近日,我院严文生团队与中国计量大学张楚团队在柔性钙钛矿电池展开的科研合作,在国际TOP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众所周知,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因其优越的机械柔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具有极高的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价值。然而,在柔性钙钛矿电池器件中,隐蔽的底界面缺陷阻碍了光伏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在本研究工作中,我们通过将4-硝基苯基磷酸酯(PNPP)引入[4-(3,6-二甲基-9H-咔唑-9-基)丁基]膦酸(Me-4PACz),实现了共自组装单分子层(Co-SAM)工程策略,从而改善NiOx/钙钛矿(PVK)界面。该技术不但提高了NiOx/Me-4PACz的表面均匀性和亲水性,同时也促进了PVK晶体取向的有利生长。此外,PNPP有效缓解了NiOx表面及其下方PVK的缺陷生成,最终显著提升了界面电荷传输效率。结果,F-PSCs的器件效率从21.46%提升至23.66%。由于在 PVK 内部应力分布更均匀以及 NiOx/PVK 界面处的粘附力更强,即使经过 10,000 次弯曲循环,F-PSCs 仍保持了原始效率的80%。从环保角度,PNPP 展现了出色的捕捉 PbI2的能力,有助于在器件运行条件下减少铅泄漏,增大了具备环境友好的技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