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设立,中央财政出资,是研究生教育阶段国家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用于奖励高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旨在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同时有助于激发研究生教育的活力,有利于国家为各行各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研究生人才,为“科教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新的有力支撑。2024年国家奖学金评选圆满落幕,电子学院共有3位博士生获奖。其中,我院优秀博士生杨高元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荣获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杨高元,男,电子信息学院2022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团队学生。研究领域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主要研究从封装技术、材料改性、结构设计、钝化技术和可靠性测试等多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问题。2021年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累计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21篇,其中以学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含导师一作1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感恩遇见——共研硅声子晶体
在2021年那个金风送爽的秋季,我有幸与我的博士生导师严文生教授结缘,这一契机源于他与我先前硕士生导师在硅声子晶体领域的一项科研合作。在共同参与这一前沿项目的研究历程中,严老师展现出的对科学实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以及面对科学难题时那份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
科研体验——迅速适应科研环境
自2022年9月踏入实验室的那一刻起,我在李国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适应了这片科研的新天地。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从精密的仪器到日常的管理,都在李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变得熟悉而亲切。在解决科研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时,李老师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更以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转眼间,秋冬两季的学习生活悄然过去。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在严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了我的第一篇关于瞬态吸收技术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学术论文。严老师不仅对我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在我遇到瓶颈时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在他的帮助下,我鼓起勇气,将文章投稿出去,并最终得以成功发表,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科研成长——聚焦科研方向
随着2023年春季学期的到来,严老师与我更加频繁地讨论起了接下来的课题方向。每一次的交谈都让我对自己的科研道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在严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共同决定将研究聚焦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关键性问题上,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极具意义的课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勤老师成为了我科研道路上的又一盏明灯。她不仅对我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实验技能培训,还耐心地指导我阅读论文、撰写文章以及处理科研数据。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我迅速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科研工作者。面对实验中的种种困难,周老师总是能够耐心地与我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帮助我一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2023年的冬季,我完成了这篇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科研论文的写作。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这篇论文终于在2024年得以成功发表见刊。
目前,我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这一前沿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中。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下,我深刻认识到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每一次的实验探索,每一次的数据分析,都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深知,科研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才更加激发了我前行的动力。在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将继续保持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努力攻克每一个难关,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