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硕士生刘炜鸿在Small期刊发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发布者:李国栋发布时间:2024-11-21浏览次数:10

 近日,我院研究生刘炜鸿以第一作者在国际TOP期刊Small上发表题为“Reconstruction of Hole Transport Layer via Co-Self-Assembled Molecules for High-Performanc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研究型文章(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8314)。其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杭电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为该论文第一单位,臧月副教授和严文生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随着SAM的引入,其作为空穴传输层极大地提高了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但是由于SAM在溶液中超过一定浓度便会形成团簇。这些团簇现象导致SAM底部的磷酸锚定基团与ITO的结合变弱,从而很大程度地影响了SAMITO基底上的覆盖率。本文采用了一种Co-SAM的策略,将4-巯基苯甲酸和4-三氟甲基苯甲酸分别与常见的SAMMeO-2PACz)混合,并通过溶液旋涂的方法沉积在ITO基底上。我们发现经过Co-SAM处理的空穴传输层有着更好的SAM覆盖率,更优异的钙钛矿结晶表现,以及更匹配的能级。

最终结果表明,经过Co-SAM处理后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效率从21.34%提高到23.31%,并且具有更优秀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