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 省优毕业生经验分享之吴小辉

发布者:公晓丽发布时间:2022-05-06浏览次数:423

姓名:吴小辉

家乡:浙江丽水

研究方向:计算显成像

导师:赵巨峰、崔光茫

实习经历:华为、阿里巴巴

毕业去向:华为

申请科研项目:

1、2021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基金资助

获奖经历:

1、荣获2021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荣获2021年校一等奖学金

3、荣获2020年校一等奖学金

4、荣获2019年校二等奖学金

5校、省优秀毕业生

6、2020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64强

7、2022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32强

学术成果:

1、第一作者 Wu X, Zhao J, Cui G, et al. A lensless LED matrix-based ptychographic microscopy imaging method using loss correction and adaptive step size[J].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2022, 152: 106980.  (SCI,已发表)

2、第一作者 Wu X, Zhao J, Mao H, et al. Infrared and visible-image fusion using multiscale visual saliency extraction based on spatial weight matrix[J]. Journal of Electronic Imaging, 2021, 30(2): 023029.  (SCI,已发表)

3、第二作者 Mao H, Wu X, Zhao J, et al. An efficient Fourier ptychographic microscopy method based on optimized pattern of LED angle illumination[J]. Micron, 2020, 138: 102920.  (SCI,已发表)

4、第四作者 毛海锋, 赵巨峰, 崔光茫, 吴小辉等. 基于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的 LED 阵列位置校正方法[J]. 光学学报, 2021, 41(4): 0411002. (EI,已发表)

5、导师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一种水质检测装置, 申请(专利)号:CN212568454U,授权公告日:2021.02.19

6、导师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多角度照明无透镜成像方法、系统及装置,申请(专利)号:CN112697751A,授权公告日:2021.05.03

7、导师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一种基于门控递归阵列水质检测系统及方法, 申请(专利)号:CN111693667A,公开公告日:2020.05.06。

8、导师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一种甲亢疾病即时鉴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申请(专利)号:CN111489325A,公开公告日:2020.08.04。

9、导师第一发明人,本人第二发明人:基于深度学习的无透镜双型融合目标检测装置及方法, 申请(专利)号:CN110927115A,公开公告日:2020.03.27。

    

    首先非常感谢研究院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给未来的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希望下面的内容能够对你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带来一些启发或者帮助。总体来讲,我的研究生生活还是比较充实并且有意义的,从还未入学时,导师派我们出国访学,到后续钻研自己的研究方向,再到后来自己积极为找工作做准备,实习期间遇见过的各种人和事。从收获的结果来看,我付出的努力终于都得到了回报。接下来,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讲讲自己的经历以及对我的影响。

一、 访学经历

我还记得复试刚刚结束那天,赵老师问我和另一位同学有没有出国学习的想法,当时我还有些犹豫,但出于好奇心,自己还是表示想出去学习一下。最终赵老师和学院老师争取到了暑假出去访学,开学一个月之后就能回来,这让我决定了一定要把握这个机会,出去开阔一下眼界。到悉尼之后,见到了这三个月带我们的谭老师,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行事干脆利落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后续的相处中发现,谭老师不仅工作能力出色,还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在他的帮助下,我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小白,到能看懂一些论文,调调代码的初学者。在这三个月,我读了不少论文,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谭老师说英文论文不能够翻译过来阅读,必须得读懂原文,翻译过来意思就变了。开始时,我自知英文水平不够,一篇论文得细读好几遍,并且打满了标注,这才能略懂一二。到后来读多了,有些专业术语能够一下理解意思,看论文的速度也加快了些。其次是代码方面,因为深度学习主要是用Python的,但我之前也没学习过,只能自己私底下找时间补一补,工作时间尽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期间的经历对于我来说相当于是对我之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基础,让我了解到做科研所需要的具备的学习能力以及方法。

(工位)

二、 科研

        回国之后,赵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安排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我所研究的是之前从没了解过的计算显微成像、叠层衍射成像技术,这是一种通过迭代计算来提升图像质量的方法。我花了很长时间去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存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从中收到一些启发。但是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首先搭建光路就是一个问题,由于技术的特殊性,光路并不能从基本的显微镜改造,而要通过自己组装搭建一个稳定可调的光路。我尝试过不同的器件,最终付出相当多的努力搭建成功了。其次是创新点,我需要阅读大量的论文,并且从中获取到当前该领域可研究的方向,通过自己对比、尝试、推导,得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写成论文之后被SCI二区收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还参与了一些导师安排的其他的工作,并在研一下学期和导师、师兄一起写了第一篇论文,在后续研二上学期通过导师指导,自己写了一篇,在研二下学期被SCI收录。总体来讲,自己参与并发表了两篇论文,多篇专利,从这个过程当中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并且获取的成果也让我在申请项目、评奖时提升了竞争力,研二下申请了优秀论文培育基金,研三上评选了国家奖学金以及省优秀毕业生,并且大论文内审获得了93分,外审时也获得了双A。

(参加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

三、 工作

               即使在科研中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但还是得为自己未来的工作考虑。发表论文、做项目的经历以及获得的奖项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找工作,但是毕竟科研的内容过窄,公司在招人时,还是会考虑你核心的竞争力,比如说代码能力、掌握的技术和相关项目的经历。所以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我还要花一些时间弥补我的弱项,掌握一门语言,学前沿的技术,做相关的项目。为了提升我的代码能力,我学习了java语言,因为该语言在互联网公司中使用的较多。接着我写了许多算法题(力扣、牛客、acwing等)。同时花了很多时间准备面试题。研二结束的暑假我成功获得了华为和阿里巴巴实习offer,并相继在这两家公司实习。对比了两家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前景,以及和自己的匹配度,在正式offer中,我选择了华为。

(实验室参加会议)

最后对各位未来的师弟师妹提几点建议,首先坚持很重要,科研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找导师和师兄师姐商量,不要拖延,而要尽快解决。其次对于导师的任务或者学业上的任务,提前完成,之后的时间用来完善,可以使你的工作更加优秀。最后对于你未来的工作提前做决定,同时做好相应的计划,协调好科研和找工作的时间。

      最后的最后祝愿研究院发展越来越好,各位老师和同学工作顺利,学业有成!